爵士乐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
[美]
托妮·莫里森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译者:
潘岳
/
雷格
出版年: 2006-12
页数: 244
定价: 20.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新经典文库 托妮·莫里森
ISBN: 9787544232609
内容简介
· · · · · ·
为了逃避贫穷和暴力,黑人乔与妻子维奥莉特从南方乡下来到大都会谋生。二十年后,两人的爱情和梦想都已在都会中迷失。苦闷的乔爱上了十八岁的女孩多卡斯。同样有着不幸童年经历的两人,在彼此身上找到了慰籍和满足。当发现多卡斯跟其他男孩交往时,乔开枪打死了她……维奥莱特出现在葬礼上,企图痛打棺材里的多卡斯,被人赶出。乔整日消沉,维奥莱特为了挽回丈夫的心,试着去打听多卡斯的一切,但无济于事。在绝望的孤寂中,维奥莱特回忆当年与乔的相识、自己家族的历史;乔也在回忆自己的从前,回忆自己的母亲——一个精神错乱的野女人,回忆他一生的七次改变……全书漾溢爵士的基调和酸楚的乐观……
《爵士乐》是托妮·莫里森目前为止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标志着她的作品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的里程碑。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心路历程、南北战争以来半个世纪美国黑人的历史变迁,均通过一个生生死死的爱情故事得以展现。...
为了逃避贫穷和暴力,黑人乔与妻子维奥莉特从南方乡下来到大都会谋生。二十年后,两人的爱情和梦想都已在都会中迷失。苦闷的乔爱上了十八岁的女孩多卡斯。同样有着不幸童年经历的两人,在彼此身上找到了慰籍和满足。当发现多卡斯跟其他男孩交往时,乔开枪打死了她……维奥莱特出现在葬礼上,企图痛打棺材里的多卡斯,被人赶出。乔整日消沉,维奥莱特为了挽回丈夫的心,试着去打听多卡斯的一切,但无济于事。在绝望的孤寂中,维奥莱特回忆当年与乔的相识、自己家族的历史;乔也在回忆自己的从前,回忆自己的母亲——一个精神错乱的野女人,回忆他一生的七次改变……全书漾溢爵士的基调和酸楚的乐观……
《爵士乐》是托妮·莫里森目前为止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标志着她的作品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的里程碑。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心路历程、南北战争以来半个世纪美国黑人的历史变迁,均通过一个生生死死的爱情故事得以展现。作品引入爵士音乐技法,叙述手法多变,时空跳跃转换,情节迂回交错,代表了莫里森的独特创作风格。
《爵士乐》是托妮·莫里森继《宠儿》之后,再一次将笔触伸向历史背景之中的美国黑人精神内核的爱情故事,《世界》杂志赞誉这部小说为:“吟唱布鲁斯的莎士比亚!”小说借鉴爵士乐即兴演奏式的方式叙述,推动故事的进展,令读者犹如置身于上个世纪20年代纽约哈莱姆爵士乐师即兴演奏的旋律之中。这部后现代主义的杰作,已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名篇。
作者简介
· · · · · ·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lson,1931~)美国黑人女作家。生于俄亥俄州钢城洛里恩,父亲是蓝领工人,母亲在白人家帮佣。1949 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当时专为黑人开设的霍华德大学,攻读英语和古典文学。大学毕业后,又入康奈尔大学专攻福克纳和沃尔夫的小说,并以此获硕士学泣。此后,她在德克萨斯南方大学和霍德华大学任教。1966年,她在纽约兰多姆出版社担任高级编辑,曾为拳王穆罕默德·阿里自传和一些青年黑人作家的作品的出版竭尽全力。她所主编的《黑人之书》,记叙了美国黑人三百年历史,被称为美国黑人史的百科全书。70年代起,她先后在纽约州立大学、耶鲁大学和巴尔德学院讲授美国黑人文学,并为《纽约时报书评周报》撰写过3O篇高质量的书评文章,1987年起出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讲授文学创作。莫里森可以说是一位学者型的小说家。
莫里森的主要成就在于...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lson,1931~)美国黑人女作家。生于俄亥俄州钢城洛里恩,父亲是蓝领工人,母亲在白人家帮佣。1949 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当时专为黑人开设的霍华德大学,攻读英语和古典文学。大学毕业后,又入康奈尔大学专攻福克纳和沃尔夫的小说,并以此获硕士学泣。此后,她在德克萨斯南方大学和霍德华大学任教。1966年,她在纽约兰多姆出版社担任高级编辑,曾为拳王穆罕默德·阿里自传和一些青年黑人作家的作品的出版竭尽全力。她所主编的《黑人之书》,记叙了美国黑人三百年历史,被称为美国黑人史的百科全书。70年代起,她先后在纽约州立大学、耶鲁大学和巴尔德学院讲授美国黑人文学,并为《纽约时报书评周报》撰写过3O篇高质量的书评文章,1987年起出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讲授文学创作。莫里森可以说是一位学者型的小说家。
莫里森的主要成就在于她的长篇小说。自1970年起,她一共发表了六部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1970)、《秀拉》(1973)、《所罗门之歌》(1977,获全国图书评论奖)、柏油孩子》(1981)、《宝贝儿》(1988,获普利策奖)、《爵士乐》(1992)。这些作品均以美国的黑人生活为主要内容,笔触细腻,人物、语言及故事情节生动逼真,想象力丰富。西方评论界普遍认为莫里森继承了拉尔夫·埃利森和詹姆斯·鲍德温的黑人文学传统,她不仅熟悉黑人民间传说、希腊神话和基督教《圣经》,而且也受益于西方古典文学的熏陶。在创作手法上,她那简洁明快的手笔具有海明威的风格,情节的神秘隐暗感又近似南方作家福克纳,当然还明显地受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但莫里森更勇于探索和创新,摒弃以往白人惯用的那种描述黑人的语言。
1993年,由于她“在小说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使美国现实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充满活力”,莫里森获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