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体建构到自我解构》
从主体建构到自我解构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 颜小芳
出版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新时期以来电影中农民形象演变的符号学考察
出版年: 2015-6-1
页数: 208
定价: 35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67208773
第一节 中国当代电影中农民主体形象之变迁
第二节 中国当代电影中农民问题研究现状概述
第三节 主体问题概述
第四节 存在符号学主体论的理论基础
一、存在符号学的“此在”关于超越的理论
· · · · · · ()
导论
第一节 中国当代电影中农民主体形象之变迁
第二节 中国当代电影中农民问题研究现状概述
第三节 主体问题概述
第四节 存在符号学主体论的理论基础
一、存在符号学的“此在”关于超越的理论
二、存在符号学主体的符号构成
第五节 本书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理论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时期中国电影与社会主体
第一节 新旧交替:1977―1978年的文化生态
第二节 农民英雄主体的建构――以《大河奔流》为例
一、主流意识形态召唤下的主体建构与认同
二、从“李麦”形象的塑造探讨农民英雄主体建构的得失
三、女性主体地位的转变
第三节 农民道德主体建构――以《咱们的牛百岁》为例
一、从神坛回到人间的英雄――道德模范“牛百岁”主体构成分析
二、主我与客我的互动
第二章 第四代电影中农民主体从社会主体向启蒙主体过渡的特征
第一节 理想与激情碰撞的青春――第四代导演创作生平与文化背景概说
第二节 个体自我与传统伦理间之“两难”取舍――以《人生》为例
一、启蒙现代性叙事与个体自我建构的努力
二、对个体主体的微词
第三节 个体自我不堪承受传统伦理之重――以《老井》为例
第三章 第五代电影与启蒙主体的建构
第一节 痛苦与叛逆交织的青春――第五代导演生平创作与文化背景概说
第二节 第五代电影中的农民主体形象概说
第三节 启蒙主体的文化表征(一):自我与伦
理道德的冲突――以《菊豆》为例
第四节 启蒙主体的文化表征(二):言语与语
言的冲突――以《秋菊打官司》为例
一、从传奇走向常人的生存
二、“说法”的背后:存在何以显现
第四章 新生代电影创作与后现代电影
第一节 后新时期文化背景概说
一、后现代主义在中国
二、“新生代”尴尬的生存环境与弱势主体姿态
第二节 新生代电影人的创作理念与叙事策略
一、关于自我的表达与抒写
二、存在的叙述
三、微小叙事与底层叙事
第三节 第六代艺术电影与后现代主体
一、抒情“艺人”的身份困惑
二、可望而不可及的“世界”与逐渐弥散的“自我”――《世界》中错乱的幻象和真实
第四节 新主流电影与后现代主体――“高兴”凭什么高兴
一、城市身份认同――进城农民的主体成长与想象自我的建构
二、矛盾的自我――想象与现实的裂缝
三、消费主体――娱乐时代农民形象的真实遮蔽
第五章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交织的社会中自我的解构与重构
第一节 现代性、后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体
一、现代性的内在矛盾
二、关于后现代主体
第二节 后现代语境下自我的解构与重构――以电影《手机》为例
一、“手机”与信息后现代社会的突变
二、欲望叙事中主体的迷失
三、对道德伦理的呼唤与主体的重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978-2010年农民及农民工电影不完全统计
后记
· · · · · · ()
作者: 颜小芳
出版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新时期以来电影中农民形象演变的符号学考察
出版年: 2015-6-1
页数: 208
定价: 35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67208773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大特点是将存在符号学理论运用到*国电影批评实践。存在符号学为关注符号主体的内在性也即人的个体性一面。本书系统论述了中国新时期电影中农民形象的演变,从存在符号学角度论述农民主体的变化,并以第三、四、五、六代导演的具体作品为例,分析其中的农民形象,从农民形象的发展轨迹中看出*国经济、文化、社会的变迁。
作者简介 · · · · · ·
颜小芳,女,l982年出生,湖南永州人,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副教授,文学博士,在《贵州社会科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家》《当代文坛》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一项,研究方向为影视叙述符号学与影视文化传播。
目录 · · · · · ·
导论第一节 中国当代电影中农民主体形象之变迁
第二节 中国当代电影中农民问题研究现状概述
第三节 主体问题概述
第四节 存在符号学主体论的理论基础
一、存在符号学的“此在”关于超越的理论
· · · · · · ()
导论
第一节 中国当代电影中农民主体形象之变迁
第二节 中国当代电影中农民问题研究现状概述
第三节 主体问题概述
第四节 存在符号学主体论的理论基础
一、存在符号学的“此在”关于超越的理论
二、存在符号学主体的符号构成
第五节 本书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理论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时期中国电影与社会主体
第一节 新旧交替:1977―1978年的文化生态
第二节 农民英雄主体的建构――以《大河奔流》为例
一、主流意识形态召唤下的主体建构与认同
二、从“李麦”形象的塑造探讨农民英雄主体建构的得失
三、女性主体地位的转变
第三节 农民道德主体建构――以《咱们的牛百岁》为例
一、从神坛回到人间的英雄――道德模范“牛百岁”主体构成分析
二、主我与客我的互动
第二章 第四代电影中农民主体从社会主体向启蒙主体过渡的特征
第一节 理想与激情碰撞的青春――第四代导演创作生平与文化背景概说
第二节 个体自我与传统伦理间之“两难”取舍――以《人生》为例
一、启蒙现代性叙事与个体自我建构的努力
二、对个体主体的微词
第三节 个体自我不堪承受传统伦理之重――以《老井》为例
第三章 第五代电影与启蒙主体的建构
第一节 痛苦与叛逆交织的青春――第五代导演生平创作与文化背景概说
第二节 第五代电影中的农民主体形象概说
第三节 启蒙主体的文化表征(一):自我与伦
理道德的冲突――以《菊豆》为例
第四节 启蒙主体的文化表征(二):言语与语
言的冲突――以《秋菊打官司》为例
一、从传奇走向常人的生存
二、“说法”的背后:存在何以显现
第四章 新生代电影创作与后现代电影
第一节 后新时期文化背景概说
一、后现代主义在中国
二、“新生代”尴尬的生存环境与弱势主体姿态
第二节 新生代电影人的创作理念与叙事策略
一、关于自我的表达与抒写
二、存在的叙述
三、微小叙事与底层叙事
第三节 第六代艺术电影与后现代主体
一、抒情“艺人”的身份困惑
二、可望而不可及的“世界”与逐渐弥散的“自我”――《世界》中错乱的幻象和真实
第四节 新主流电影与后现代主体――“高兴”凭什么高兴
一、城市身份认同――进城农民的主体成长与想象自我的建构
二、矛盾的自我――想象与现实的裂缝
三、消费主体――娱乐时代农民形象的真实遮蔽
第五章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交织的社会中自我的解构与重构
第一节 现代性、后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体
一、现代性的内在矛盾
二、关于后现代主体
第二节 后现代语境下自我的解构与重构――以电影《手机》为例
一、“手机”与信息后现代社会的突变
二、欲望叙事中主体的迷失
三、对道德伦理的呼唤与主体的重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978-2010年农民及农民工电影不完全统计
后记
· · · · · · ()
相关文章
- 5条评论
- Sean天神仁慈2024-06-01 06:52:46
- 感谢谢谢
- Matthew上帝的礼物2024-06-28 00:41:41
- 感谢谢谢
- merlin(默)2024-06-21 22:23:00
- 不错不错感谢
- vagabond流浪者2024-06-26 16:22:58
- 感谢谢谢
- Thomas孪生子2024-06-25 16:34:07
- 不错不错感谢